七月流火,安徽中醫藥大學橘井團隊15名師生奔赴黃山腳下的溪口中心小學,開展了為期21天的"三下鄉"支教志愿服務。以中醫藥文化為筆,以山野課堂為紙,團隊用專業所長與青春熱忱,在孩子們心中播下健康與希望的種子。
一、課堂內外,播撒文化微光
團隊結合專業特色設計課程體系:白天開設"中醫小講堂",用艾草貼演示穴位按壓,借香囊制作講解驅蚊草藥;午后的"山間實驗室"里,帶著孩子們辨認路邊的薄荷、金銀花,教他們用紫蘇葉制作簡易茶飲。除文化課程外,還開設了書法、手工、安全教育等基礎課,32課時的教學覆蓋68名留守兒童,課堂互動率達95%以上。
二、義診入戶,傳遞醫者溫度
在當地衛生院協助下,團隊開展了3場義診活動,為200余名村民測量血壓、提供中醫養生咨詢,發放自制的《夏季祛濕小手冊》。針對行動不便的老人,隊員們分組入戶探訪,82歲的程奶奶接過隊員熬制的三伏貼時連說:"這些娃娃比親人還細心。"
三、雙向成長,續寫橘井故事
離別時,孩子們用彩紙折了"藥材標本"送給隊員,上面歪歪扭扭寫著"謝謝大哥哥大姐姐"。隊員李同學在日記里寫道:"教孩子認艾草時,他們眼里的光,讓我更懂'橘井泉香'不只是傳說。"
此次支教,團隊既將中醫藥文化送進山野,也在與孩子們的相處中深化了專業認知。橘井團隊將整理活動資料形成支教手冊,為后續志愿服務積累經驗,讓青春力量持續在基層綻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