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訊員:吳涵
為了用法治力量賦能鄉村振興,讓青春在服務基層中閃光,七月,湖南工商大學法學院“法耀鄉村行”小隊奔赴長沙市望城區橋驛鎮群力村,開啟“三下鄉”實踐。他們穿梭于田野農舍,以普法宣傳筑牢法治根基,借田野調研洞察鄉土需求,用青春行動書寫鄉村振興的法治注腳 。
(圖為隊員們在“不忘初心,牢記使命墻”前宣誓 吳雪晴攝)
“土地流轉合同簽的時候得注意啥?”“鄰里鬧矛盾該找哪個部門評理?”隊員們帶著這些事先準備好的問題,走進村民家中、田間地頭,與望驛紅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愛國、養鹿大戶王杰等深入交流,詳細記錄產業發展中的法律需求,解碼群力村的產業振興之道。在入戶走訪時,隊員們用“嘮家常”的方式收集民生問題,用方言與爺爺奶奶們親切交流,針對他們易受“養老詐騙”“刷單陷阱”侵害的情況,結合真實案例講解反詐知識,手把手教村民識別騙局,筑牢“反詐防火墻”。在調研過程中,隊員們發現群力村在土地權益保障、糾紛調解等方面存在現實需求,這些一手資料為后續精準提供法治服務打下了堅實基礎。這正如一位隊員所說:“只有把腳踏進泥巴里,才能真正聽懂鄉親們的心里話。”
(圖為隊員與村民們圍坐話家常 吳雪晴攝)
“原來到我們這年紀了還能當演員!”村民們圍著屏幕,看著以本村土地流轉、電商糾紛、英烈保護等案例改編的普法微電影,不時發出感慨。在本次實踐過程中,小隊邀請村書記莫建昌以及村民們參演法治微電影,用鏡頭再現村民熟悉的生活場景,讓晦澀的法律知識變得通俗易懂。從合同細節到糾紛化解,村民在參演與觀影的過程中學會用法律解決問題,讓法治觀念悄然融入日常。
(圖為法治微電影拍攝現場 王依萍攝)
在村里的兒童驛站里,小隊成員為孩子們開設趣味法治小課堂。通過互動游戲、情景模擬等,孩子們在歡笑中了解“遇到欺凌怎么辦”“如何保護自己”等法律常識。前四天拍攝的主題微電影展映時,孩子們看得格外認真,紛紛舉手回答提問,法治的種子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生根發芽。從調研法治需求的“觀察者”,到創作普法作品的“傳播者”,再到播種法治觀念的“引路人”,隊員們一直用專業知識踐行使命,正如小隊初心所言:“以法治賦能鄉村,用青春點亮振興。”
(圖為隊員指導小朋友閱讀民法典 吳雪晴攝)
不管過去多久,隊員們依然會記得鏡頭里的群力村綠浪翻涌,白墻黛瓦在陽光下的鮮亮。兒童驛站的孩子們舉著畫滿笑臉的紙,追著隊員們的身影跑過田埂……這些鮮活的畫面,是“法耀鄉村行”小隊留下的最珍貴的“成果”。法治的種子已隨微電影的光影、課堂的笑聲落入泥土,紅色的記憶在宣誓的回聲里代代相傳。青春與鄉土的這場相遇,不是終點,而是法治護航振興的序章,在群力村的風里、土里、人心里,正悄悄生長出更動人的詩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