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重慶外語外事學院西方語學院 “三下鄉(xiāng)” 實踐團隊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意義的活動,通過采訪退伍老兵、看望孤寡老人、致謝相關(guān)工作人員等,踐行促進民生福祉、關(guān)懷弱勢群體的宗旨,也讓團隊成員對鄉(xiāng)村振興有了更深刻的感悟。?
采訪退伍老兵 聆聽崢嶸歲月?
團隊組織了采訪退伍老兵的活動,由退伍新兵楊啟烽前往慰問。見到身著軍裝的楊啟烽,老爺爺熱情滿滿,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,不由自主地回憶起軍旅歲月。盡管已退伍五十多年,但那段經(jīng)歷在他心中依舊是無比珍貴的寶藏。?
老爺爺是饒國梁家族的后人,從小便被饒國梁的精神深深折服,父母也時常叮囑他要傳承饒氏家風,讓大家知道饒家后代絕非孬種。因此,初中畢業(yè)工作幾年后,他毅然選擇參軍,在部隊后勤部負責飲食工作。當時部隊駐扎在青藏高原,由于海拔過高,水的沸點達不到 100 攝氏度,戰(zhàn)士們常吃半生不熟的米和面。偶爾向牧民請教牛羊肉的烹飪方法,才能吃上一頓飽飯。講述這些過往時,老爺爺不時笑出聲來,滿是對那段難忘時光的回味。?
退伍后,老爺爺擔任了村里的村長。任職期間,正逢災(zāi)荒年代,村民們食不果腹,觀音土、樹皮、紅苕皮皮成了果腹之物,偶爾有幾粒米煮成稀飯都是難得的美食。人民公社時期,上交國家規(guī)定的公糧總是無法達標,加之生產(chǎn)力落后,農(nóng)民積極性不高。當安徽小崗村 18 位農(nóng)民改革成功的消息傳到云路鄉(xiāng)時,老爺爺內(nèi)心十分糾結(jié),這邊沒有這樣的先例,改革成功固然好,可一旦失敗,后果無人承擔。但最終,他還是下定決心進行改革,村里 130 多人也全力支持他的決議。一段時間后,村里迎來大豐收,那一刻,他激動得痛哭流涕。?
如今,老爺爺仍時常到養(yǎng)老院做義工,一生都在為黨和人民奉獻。這份精神讓楊啟烽肅然起敬,起身向他行了一個軍禮。采訪結(jié)束后,團隊成員將老爺爺送回了家。
看望孤寡老人 傳遞溫暖關(guān)懷?
下午晚些時候,團隊前往養(yǎng)老院看望孤寡老人。為給老人們帶去清涼,團隊提前買了兩個大西瓜,放進冰箱冷凍了幾小時。到達養(yǎng)老院后,大家將西瓜切成十幾塊,分發(fā)給正在吃晚飯的老人們。老人們對團隊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。晚飯后,成員們陪老人們嘮家常,有的還為老人們捶背按摩,現(xiàn)場一片歡快祥和的景象。直到夕陽西下,團隊才戀戀不舍地與老人們告別。團隊表示,“三下鄉(xiāng)” 的目的就是促進民生福祉、關(guān)懷弱勢群體,正是這些群體的存在,讓活動更具意義。
致謝與感悟 共話鄉(xiāng)村振興?
當天是 “三下鄉(xiāng)” 活動的最后一天,為感謝國梁鎮(zhèn)宣傳委員唐委員在這段時間給予的幫助,團隊特意寫了一封感謝信,并集體到辦公室向他獻上榮譽。?
團隊成員感慨道,鄉(xiāng)村振興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不懈努力,過程雖苦雖累,但大家定會堅持下去,讓這一宏偉目標早日實現(xiàn)。?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