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、建設和改革過程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,蘊含著豐富的革命歷史、先進文化和崇高精神,是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精神動力。
2025年6月30日,河北經貿大學經濟學院“紅色藝匠”中華文脈傳承團隊赴河北省邢臺市平鄉縣,實地考察當地以多元藝術為筆,繪就紅色文化傳播傳承的生動圖景,深入體驗革命精神在鄉土間熠熠生輝。
文化“首發車”:考察紅色文化場館 到達平鄉縣后,團隊成員首先去參觀了平鄉縣的紅色文化場館,實踐團隊成員跟隨當地的公益志愿者和小朋友們一起前往烈士陵園。走進平鄉縣烈士陵園,蒼松環抱,墓碑肅立。霍貴友老人義務講解十二載,把八路軍十八烈士血戰下疃的故事講得淚光閃閃。我為無名烈士獻菊,默哀時風聲像當年的槍響。移步紀念館,泛黃的《平鄉縣志》與烈士家書并列,提醒我:今天的炊煙曾是他們用命換來的河山。
問卷“大調研”:文化述說、民意調查 實踐團隊帶著學習紅色文化,推動紅色文化多藝術形態傳播的熱枕進入平鄉縣柴口村的民眾中去。在和大家的交流和調查問卷發放過程中,紅色文化不再是遙遠的歷史,而是融入當下生活的價值指引。民眾以話語講訴紅色文化的過往,實踐團隊成員以行動詮釋紅色精神的時代內涵,讓“奉獻、擔當”在鄉土村間落地生跟,也為紅色文化傳播注入青春活力。
直播賦能:紅色文化的破圈傳播 在平鄉縣柴口村的葡萄園里,“柴口村委會直播間”格外熱鬧。在實踐隊員的建議下,村干部帶領實踐團隊成員變身主播,借葡萄采摘季,把紅色故事融入帶貨直播。鏡頭前,葡萄藤纏繞成綠色長廊,實踐團隊成員張雅萌作為主播通過講述著柴口村的紅色過往,讓網友在選購農產品時,也能觸摸到紅色文化的溫度。這種“紅色+產業+直播”模式,既拓寬了農產品銷路,又讓紅色文化搭乘互聯網快車,走向更廣闊的天地,吸引年輕人關注家鄉紅色底蘊。
在鄉村振興的宏大敘事里,紅色文化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底色。紅色文化是鄉村的寶貴財富,多元藝術則是開啟傳承之門的鑰匙。這次實踐活動,隊員團隊來說是一場文化學習之旅,也是一次深刻的成長歷練。我們期待這座小村繼續以藝術為媒,讓紅色精神在鄉村振興中綻放更耀眼的光,也為更多鄉村提供紅色傳播的“柴口經驗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