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村煥新顏,實踐悟初心
時間:2025-07-25 閱讀:
暑期社會實踐感悟|外語青年有話說:古村煥新顏,實踐悟初心
(通訊員:李磊)
七月三日,我有幸參與巢湖學院外國語學院“從‘爆紅’到‘長紅’:‘村字號’IP何以賦能鄉村文化振興調研實踐團”,赴黃山市黟縣開展暑期“三下鄉”活動。抵達黟縣時,初印象不算太好:出租車司機悄悄繞了遠路多收了錢,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沙縣小吃,味道卻讓人難以下咽,旅途的疲憊里又摻了點委屈。
下午轉道西遞采訪,迎面撞見形形色色的游客。有人笑著接納我們的提問,耐心分享自己對西遞古村的感受,也有人擺擺手徑直走開,帶著一絲戒備。可我們攥著問卷,一步沒退,互相打氣著繼續尋找愿意交流的游客。
圖為實踐團到達西遞村
四日上午的宏村被熱浪裹著,陽光炙烤著石板路,游客寥寥。我們頂著烈日一次次上前搭話,又一次次被婉拒,汗水浸濕了衣衫,心里也泛起些許失落。直到行程快結束時,才遇上一群游學的初中生,他們對我們的調研充滿好奇,你一言我一語地回答著問題,總算順順當當完成了任務。傍晚再返宏村,我和馬荃他們蹲守著找到那位刻字老爺爺。排隊的一小時里,周圍很安靜,只有刻刀敲在竹片上的篤篤聲,清脆又有力量。輪到我時,毫不猶豫刻下“洗盡鉛華,否極泰來”這八個字,像給這趟旅程悄悄定了調。
圖為黟縣碧山書局
五日往涇縣,采訪守金紙業的非遺傳承人。老人坐在老作坊里,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他滿是皺紋的臉上,他緩緩講起造紙的故事:從選材、浸泡、搗漿到晾曬,每一步都有講究,還反復叮囑我們年輕人要好好傳承這些老手藝。紙漿的清香混著他的話音,慢慢漫進心里。六日逛查濟古鎮,青石板路蜿蜒曲折,鋪著原始的安靜,偶爾有村民牽著牛走過,留下一串鈴鐺聲。只是我們行色匆匆,沒在記憶里留下太深的轍。七日探皖南川藏線旁的農田咖啡館,老板倚著門框,手里搖著蒲扇,和我們聊起開咖啡館的生意經,風里飄著稻子香,那股自然的氣息,倒比賬本上的數字更讓人記牢。
圖為守金紙業老板介紹造紙材料
四天日子跑得飛快,從初見黟縣時的客氣疏離,到分別時的舍不得。我們不僅識了街巷里的人——熱情的店主、堅守的手藝人;記了山水間的景——西遞的古建、宏村的荷塘;更在某個瞬間,和彼此、和這片土地,撞進了一場心與心的相遇。
(文/李磊 圖/實踐團成員)
作者:李磊 來源:巢湖學院外國語學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