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5日,中國礦業大學材料與物理學院“夢中國”社會實踐團奔赴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古鎮開展“探尋民族文化根脈,賦能非遺現代傳承”主題調研,在千年古城中解碼民族文化薪火相傳的青春力量。
上午,實踐團成員抵達鎮遠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,對話新時代蘆笙舞傳承人楊鴻老師和苗歌學徒,聆聽他們守護古老技藝的動人故事。“在戲臺上一定要用最認真的態度去對待,展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。因為在臺上我們不僅僅代表著自己,更代表著戲劇人。”楊鴻老師回想起師父的教誨,正色道,手中蘆笙的紋路仿佛訴說著代代相傳的堅守故事。團隊成員通過鏡頭與筆記,記錄下這些非遺傳承人“擇一事終一生”的匠心精神。
下午,舞陽河畔鼓聲陣陣,隊員們專訪了為州運會揮汗備戰的縣女子龍舟隊,并在教練謝國良的指導下親身體驗劈波斬浪的龍舟競渡,感悟這項國家級非遺項目蘊含的團結精神與蓬勃生命力。團隊同步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模式發放問卷,有效回收率達89%,為探索非遺現代化路徑提供了扎實的民意基礎。
“夢中國”實踐團此行以腳步丈量文化熱土,用青春視角洞察非遺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。團隊不僅記錄了傳承者們的堅守與求索,更以親歷者的身份融入其中,將青年智慧注入民族文化傳承的洪流,以實際行動為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青春力量。
實踐團成員采訪新時代蘆笙舞傳承人楊鴻老師
實踐團成員與楊鴻老師及苗歌學徒們合照
實踐團成員與龍舟隊教練交流
實踐團成員與鎮遠女子龍舟隊隊員合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