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積極響應國家“雙碳”戰略,推動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普及,唐山學院智能與信息工程學院“碳足跡”團隊于2025年6月至7月開展了以“美麗河北 '碳'索未來”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。“碳足跡”實踐團深入河北省8個地級市,圍繞廢舊手機回收現狀展開調研,用實際行動助力生態環保。

團隊聚焦商戶、學生、村民三類核心群體,捕捉回收鏈條的關鍵痛點。在唐山數碼賣場,成員們與商戶深入交流,了解回收業務的合作模式與實際痛點;走進唐山學院,與大學生們聊聊舊手機的處理習慣與回收顧慮;在龍泉西里社區和秦皇島鄉村,通過拉家常式的訪談,傾聽居民對回收渠道的期待與困惑。這些來自一線的鮮活素材,勾勒出河北省廢舊手機回收的真實圖景。

為讓調研更接地氣,團隊創新采用“每日復盤”機制。在邯鄲社區調研時,因受訪者對問卷存在抵觸,成員們當晚就調整策略,將書面問答改為結合環保知識科普的互動訪談,不僅提高了參與度,更順帶完成了回收理念的宣傳。針對城鄉差異,團隊還專門設計對比調研框架,確保數據既能反映共性問題,又能體現區域特色。
據團隊負責人高潔介紹,此次實踐覆蓋河北省東、中、西部多個典型區域,收集了大量一手資料。團隊將梳理分析調研成果,提出針對性建議,并通過短視頻、社區宣講等方式擴大影響。“廢舊手機回收看似小事,卻是踐行綠色發展的具體體現。希望通過本次實踐能推動更多人參與進來,讓每一部舊手機都發揮出環保價值。”
這場跨越城鄉的實踐,不僅是一次對回收現狀的調研,更是一次環保理念的傳播,為美麗河北建設注入了青春動能。